陈正新话民艺民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中国有俗语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腊八距离过年,也就是除夕,农历的腊月三十,还有整整的22天。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要说也不算太短,怎么会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呢?
 
“过了腊八就是年”说明人们对过年的一种期待。过大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可绝对是一件大事。喜庆、热闹、团圆。要拜访平日见不到的人,穿平日舍不得穿的新装,吃平素吃不到的美食,看平常看不到的热闹,人人高高兴兴,家家喜气洋洋。多数人家,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从夏天就盼着过年,好容易到腊八了,还有短短的20多天就要过年了,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二十多天确有许多跟过年有关的事要做,时间还真不富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过年的准备主要是三件事,置办年货、打扫卫生、鼓捣吃食。具体讲:
人们在过小年前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扬尘早,春来早。福星多,灾星少。”这是民间流行的一句形容“打扬尘”的顺口溜。“打扬尘”作为古代传统的春节习俗,一直以来是老百姓迎接新年的传统习惯。岳西是腊月十九,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打扬尘”这天,清晨起来,家家户户便要“打扬尘”,将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迎接新年。而且“打扬尘”越早越好,说是这样春就来得早,可以避免灾星。打下的扬尘也并不是随意处置,而是和火灰拌好洒于田中,说是这样就可以避免地里不生土蚕。这样将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后,就在大路边点燃火纸,此为送火神,免遭灾难。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船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沿湖地区则保留船家传统为腊月二十五。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而我们岳西普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过小年,陈祭灶王爷外,岳西许多地方都有到堂轩接祖宗过年的习俗。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水货”。 
 
到了腊月底,岳西家家都要打豆腐,炸生腐,浇千张,忙得不亦乐乎。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过去人们生活清苦,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所以杀年猪是个大事,还要请邻居吃猪衁子,腌制腊肉等,年味十足。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置年货。  
 
由于经济情况不同,爱好追求各异,置办年货的品种、档次也多有不同。但俗语说得好,“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买新棉袄。”无论贫富贵贱,置办年货都还是要与过年的需要密不可分的。一类是穿衣打扮的,包括从里到外,从头到脚,以及洗浴化妆等。如果赶上本命年,还要买红腰带、红内衣、红袜子。一类是生活日用和祭祀用品。新年为取添人进口的彩头,一般都要买套碟子、碗筷儿,如果条件好的,买整套的餐具当然更好。还有祭神、祭祖的香、蜡、贡品和鞭炮等。最后一类是食品。这里包括的可多了,有米面、鸡鸭鱼肉、蔬菜等主食,还有干果、鲜货、蜜饯这类的零食和白酒、啤酒、红酒、果汁这类的饮品。
 
腊月二十八,蒸粑做圆子。
 
到了腊月二十八,北方发馍,岳西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蒸米粑,做糯米圆子,正月亲戚来拜年,都要给客人回赠粑和圆子,预示着一年圆圆满满。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三十,家家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家守岁过年,孩子玩灯笼,放鞭炮,大人们看春晚,打牌,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海洋。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从初一到正月十五,穿上新衣、提上礼品,看长辈,走亲戚,会朋友。(陈正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