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 迫敌四顾

——记衙前战役
                             文/陈正新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象一把利剑直插敌人心脏,震撼蒋家王朝。蒋介石慌忙从其他战场调出7个军的兵力对皖西进行扫荡,妄图重新控制大别山,保住长江天险和宁沪地带。
1948年元月上旬,敌整编25师、28师、46师、47师及7师,先后有5至8个旅的兵力对我皖西一分区进行扫荡。敌首先以正规军分进合击和“铁桶合围”,相继占领大别山区部分县城,接着实行重点据守和分片清剿。反攻岳西之敌是25师的一个旅。元月16日,我皖西解放区最后一座县城—衙前落入敌手。
  • 敌我战前态势
    衙前为大别山腹地的一座重镇,四周群峰环抱,形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既是南出大别山的门户,又是西达湖北英山、北通舒城的要道。敌占衙前后,留25师119团驻衙前,实行重点驻守。在敌人的庇荫下,原先被摧毁的国民党乡保政权又死灰复燃,他们组织回乡队、勘乱会、情报网配合敌军疯狂地对我进行清剿和倒算。
敌119团隶属黄百韬兵团,是国民党正规部队,一律美式装备,团长杜集正,阴险狡诈,十分顽固。其手下士兵均年轻力壮,训练有素,作战力较强。他们一到城关,就强行征集民工同他们士兵一道将附近的山头及宅房周围的树木树枝砍个精光,编扎木栅栏,构筑明碉暗堡。一时间,城关附近各个山头及交通要道明碉暗堡成群,有的地方还挖了很深的堑壕,各个山头都装上了电话,特别是老街上街头是他们的防守重点。敌在现在建设桥头40米处扎了三道木栅栏,在南岸河堤筑起一堵长约30米、高0.5米、宽0.5米的土墙,墙内设22个军人掩体,架有22挺轻机枪,在距离轻机枪阵地约50米处的虎形山山岗上,有2个明碉堡,周围建有许多暗堡。这些暗碉全被伪装起来,外面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在暗碉里,敌架有5挺重机枪,离重机枪阵地上方200米处乃是敌山炮阵地。
城关老街有一“和平商店”系国民党县参议长王若金开的,敌团部就设在店内,店对面约100米处架有敌无线电台。中街关帝庙内是敌军设立的临时监狱,专门关押我被捕的基层干部和地下工作人员。东坡岭下居民家(如方永发家、朱家老屋、汪家老屋等)为敌存放弹药的处所。其间堆有180多名民工和15头牲畜解运来的子弹,归敌46师所有。下街头夏岛卿屋驻有敌山炮观测班,汪家老屋驻有敌军辎重连一个班。
     距县城以北8公里处的汤池畈,敌军有二个连驻守;距县城以西6公里处的腾云庙有敌军一个连防守,县城以南的响肠河有国民党县自卫队一个中队防守。敌自卫队2个中队外加敌杜团一个特务连驻在县政府前六家店及大塘屋和啸月山庄。
     敌119团装备精良,每班16人配备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有的班还有一门六0小炮,排连长都持有美式卡宾枪,每个排长都配有望远镜。
敌在衙前的设防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他们曾大言不惭地吹嘘,我们防守岳西,八路军无法进击,衙前城固若金汤。
与敌军相反,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长期进行无后方作战,部队消耗极大,弹药消耗后无法补充,有的轻机枪只剩只剩下10余发子弹,伤病员无法安置,兵员得不到补充,为了粉碎蒋介石妄图将我刘邓大军主力消灭在大别山的图谋,中央指示以地方武装坚持腹地斗争,主力调出大别山,进至淮北、豫西集结整训,并找敌弱点,主动进攻,迫敌分散,吸敌四顾,我军则在运动中寻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白崇禧觉察我军意图后,以第五绥靖区司令张轸指挥整第10师、20师、58师组成临时兵团,并配置桂系48师进驻固始、潢川一带,企图截断我主力出大别山的通路。
纵观战局,我军决定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战术,集三纵八、九两旅围歼大别山腹地衙前之敌,以此调动敌人,吸敌南来,为刘邓大军主力撤出大别山铺通道路。当时我军八旅驻湖北英山杨柳湾,九旅及纵直驻河图铺,我军的部署是以八旅由驻地往来榜河围攻汤池畈之敌,九旅由驻地经五河围攻衙前,并由皖西二十团从霍山经晓天封锁潜山至岳西之路,战斗初定于2月2日黄昏打响。
    二、战斗经过
    1948年2月1日,我军经一天的急行军,八旅由杨柳湾进驻至来榜河宿营,九旅及纵直由河图铺经分水岭进驻到上下五河、桃李冲一带宿营。
2月2日,天突降大雪。傍晚,我九旅及纵直由上下五河往湖响(今中关乡一部分),八旅由来榜河以西向衙前推进。天黑时,我军已按预定计划推进到敌前沿阵地,司令部设在中关。
当晚,司令部发出作战命令,我军迅速以团为单位拉开,25团夜袭响肠河敌前哨所,22团围歼汤池畈之敌,九旅二十六团由湖响进歼腾云庙之敌,20团驻沙岭头封锁阻击潜山援军。整个部署为首先歼灭衙前周围之敌,再对衙前合围。
     夜12时许,我25团逼进响肠河。响肠守敌一个连慌忙向衙前逃窜,我军乘势占领塔儿岭。
3日晨,我26团进抵腾云庙时,由于侦察失误,情况有出入,加之那天早晨大雾弥漫,我侦察人员已过敌哨,双方都没发现,待我大部队进到腾云庙宽阔地带休息时,浓雾消散,敌哨兵发现我军,当即从碉堡内组织火力向我军射击。我军立即向飞旗寨山头疏散,从李湾绕道抢占了回龙山制高点。登上后发现敌人也从平岗方向向回龙山攀登,我军便给敌人以迎头痛击,23团也从北侧予以夹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平岗敌一个连被我击溃。此时,衙前之敌曾派出机干班向腾云庙、塔儿岭增援,我军用机枪封锁来援之敌,并击退敌人的进攻,首场遭遇战,我方有十几名同志牺牲,敌军伤亡惨重,被我俘虏5人,缴获敌掷弹筒4个,步枪数十支,子弹数百发,敌六连连长在守护腾云庙一小弹药库时被炸死,残存之敌沿石大将军下边小河溜到汤池大河沿,再沿大河溃逃到衙前。到上午10时,潜山约1个营的敌兵向岳西方向进犯,我三纵命令20团伏击阻击该敌。
     我二十二团围歼汤池畈之敌的点头也于2月3日打响。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汤池守敌被我打跨,全部于4日晚沿大河逃回衙前。
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我军已歼腾云庙、溃汤池畈之敌。敌下剩主力全部退缩到衙前。我八旅、九旅相继占领衙前四周制高点,其中:22团占领解放岭向金家祠堂进攻,23、26团从西占领鱼形山制高点,25团占据塔儿岭,各团已从四面对衙前形成合围之势。
     白天,漫天大雪影响我部动作,除断断续续的枪声外,敌我双方都没有轻举妄动。至晚九、十点光景,我军从各阵地向衙前发起总攻,一时间枪声如豆,杀声震天,严冬之夜一下子喧闹起来。
我八旅首先对敌实施佯攻,集中炮火向敌阵地轰击。炮弹均落到敌堑壕里,但只有小部分爆炸,九旅从西向木栅栏发起正面进攻,敌凭借坚固工事进行疯狂反击,一夜通宵,各阵地上枪声炮声响成一片,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敌照明弹接二连三地射向天空,将雪地照得如同白昼。尽管敌人依仗照明弹和优势工事、枪炮作垂死挣扎,但在我军英勇顽强的连续攻击下,锐气大伤。敌精心扎成的三道木栅栏已被除数我拆除大半。在战斗中,我九旅部分连队伤亡较大,整个阵地都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到2月5日上午,枪声渐稀,盘据各山头的守敌纷纷向敌团部打电话要弹药,他们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敌团长惊慌万状,衣冠不整,茫茫然如丧家之犬,他一边找保长打听沿大河直下潜山的逃跑路线,一边令部下通电向主子求援。隔不多久,敌派两架战斗机在衙前四周我军阵地上空盘旋,一边轰炸,一边用机枪扫射。接着,敌又飞来一架运输机,向衙前守军空投了30篓子弹和6篓食品。
眼看大别山腹地重镇衙前即将丢失,敌汉口指挥部乱了手脚,匆忙从大别山其它地区调集主力前来解衙前之围。4日下午,敌48师176旅由固始南来,527旅由霍山向岳西推进,46师也由梅河南犯,25师另3个团由英山东来,为解后岳西之围,敌一下调动主力13个旅欲对我三纵主力在岳西外围形成大包围圈。
此时,由于敌军南犯,固始敌守备空虚,我军出山要道洞开,军事目的已经达到。为打乱敌围歼我三纵主力于岳西的图谋,我主力于2月5日拂晓前主动放弃攻下衙前的机会,撤离岳西,向外围转移。八旅向石关方向东进;九旅及纵直率25团除留1个营对岳西方向警戒外均顺利转移到五河以东地区,至此,衙前战役宣告结束。
三、战略意义
衙前战役是我三纵遵照上级的指示对国民党大别山战略要地衙前守敌进行的一次重大战斗,虽然我三纵经过三天三夜战斗未攻下衙前,且又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伤亡为敌数倍),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军事目的,打乱了敌军在大别山的总体部署。吸引固始、梅河敌主力南来,使敌首尾不能相顾,从而为刘邓大军主力出山铺平了道路,此后不久,我三纵除留7旅20团、8旅24团、9旅27团继续在皖西军区与地方人民武装一起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敌主力在大别山广袤的森林地带捉迷藏外,其余主力均于2月中旬尾随刘邓大军由固始以北地区越过淮河,转出大别山,向淮北豫西机动整训,从而为后来的淮海大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耳闻小记:
1.敌在衙前战役2月5日弹尽粮绝之时,有一士兵闯入老街一老百姓家抢了一块门板欲拿到堑壕当床用,被这家老百姓带到团长杜集正处,杜老虎二话没说,竟当着那老百姓的面开枪将士兵打死,可见其凶残之本性和治军之严。
2.此战由于敌仗其工事和武器之优势,致使我方伤亡较大,据不完全统计,衙前战役我方伤亡达3000-4000人左右,尤其是我方拆敌木栅栏处正对敌虎形山暗堡机枪口,我军在此伤亡很大,整个河滩都是我军丢下的尸体,雪地和河水都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可见革命江山之来之不易。
3.衙前战役后之2月7日(农历腊月27日)敌在老衙前关帝庙处为其阵亡的士兵举行追悼会,对其阵亡的77名官兵一人一口棺材盛殓埋葬。在敌追悼会上,敌团长杜集正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尤其是对其在守卫腾云庙弹药库死去的那个连长非常痛心,据说这个连长是他的爱将,对其阵亡,他如丧子一般。
 
                                       (此文系作者1991年之作品)

热门推荐